位置: 首页 > 分享学堂
分享学堂
SHARED
0411-87509818
0411-87509058
0411-87572777
yeawin@yeah.net
yeawin-dl

分享学堂 SHARED

| 翻译理论之解构主义

理想的翻译不应该有任何瑕疵,而且翻译从来就不应该惹人注目。所以译者只能不遗余力地将自己隐形,在翻译中抹去语言和文化差异,片j目的语的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归化原文。解构主义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手段来颠覆这些伦理“主题”。法国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兰·巴特(Roland Barthes)曾宣称“作者死了”,因为文本一旦完成,语言符号就开始起作用,读者通过对语言符号来解读文本的意义,文本能否存在下去取决于读者,所以文本没有任何中心意义。

在巴特看来,文本既无中心系统,也没有终极的意义。文本就像一个洋葱头,由许多层次构成却没有核心,唯有一层层剥下去。也就是说,文本并没有唯一固定不变的意义,文本可以有多种解释。作者就无法限制读者对文本的解释了,起作用的是语言符号和读者对语言符号的解读(郭建中,2001:171)。建筑翻译解构主义把这种文本观引入翻译研究,认为原文与译文不是传统翻译理论的原创与摹本的关系,而是平等互补的关系,按德利达的说法是一种“共生”的关系。传统译论一般以“原文——译文”的二元结构为基础,而解构主义却否认“原文”与“译文”的绝对界限,也否认“语言”与“意义”的绝对区分。德利达认为,在翻译中所呈现的是语言,而语言并不指向外在的现实,而是指向语言本身。